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我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设立扶贫“暖心病房”,贫困人员住院报销比例达90%;贫困人口医疗保险投保率为100%,贫困村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政策精准落实,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1月8日,复原乡卫生院医生和双港村卫生室医师来到该村贫困户汤运华家,为其测量血压。“现在的健康扶贫政策好,减轻了我们很大负担,平时医生还上门给我看病,真是好得没话说。”汤运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18年7月,汤运华突发中风,送往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总费用6049元,报销5535元,病情稳定后出院回家调养身体。

我县建立“四道保障线”一站式结算报销服务模式,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因病住院,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对四道保障线后仍未达到90%的,县财政进行兜底。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累计13.33万人次,医疗总费用5.95亿元,报销资金5.49亿元,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0%的适度要求。

针对慢性病贫困患者,提高33种特殊慢性病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报销90%,二级医疗机构报销80%,三级医疗机构报销60%。提高支付限额,Ⅰ类门诊特殊慢性病(8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纳入基本医保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封顶线内支付,Ⅱ类门诊特殊慢性病(25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同时患有非同系统同器官的多种Ⅱ类特殊慢性病的,年度限额7500元。我县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2016年至2019年,县财政分别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每人120元、180元、220元、250元,医疗补充保险每人90元、90元、270元、480元的标准,为贫困户缴付投保资金1.799亿元。

服务保障到位,让贫困患者方便看病

在县妇幼保健院的暖心病房,家住古市镇冷水井村的贫困户刘芬芬正在休息。“医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暖心!”刘芬芬说。除县级医院外,四都镇中心卫生院、马坳镇中心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暖心病房。我县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级医疗机构按总床位的5%左右设置暖心病床,各乡镇卫生院设置暖心病床不少于2张,全县共设立暖心病床240张。同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报销服务,切实方便贫困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医治。贫困患者在县域内40个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设立“一站式”结算报销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只需缴纳自付医疗费用,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便捷服务。

复原乡湖州村贫困户慎崇光和妻子患有高血压,儿子患精神分裂症,健康扶贫开展以来,家庭医师常上门签约履约,开展健康指导。复原乡卫生院院长占增春介绍,全乡有246户贫困户936人,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要落实到在家的每一户。我县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先后下发《修水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的通知》等文件,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指导、健康体检随访、指导用药等履约服务。全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68个,对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每年提供6次履约服务,其他人群每年至少提供1次履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完成贫困人口签约70998人。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贫困患者“看得好病”

在复原乡双港村卫生室,各类药品摆放整齐,村卫生室医生王以华正为病人看病拣药。像这样的村级卫生室全县设有336所,乡镇卫生院35所,县级公立医院3所。3家县级医院配有国家执业医师646人,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以上合格的执业医师;乡镇卫生院有国家执业(助理)医师468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以上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全县有在岗乡村医生1092人,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上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我县利用4年时间,县财政安排资金2883万元建设产权公有村卫生室286所,其中贫困村卫生室建设达到全覆盖。对没有医生的村卫生室,调配其他村乡村医生入驻执业或安排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巡诊,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


(作者:钟贺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