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三中:非遗进校园 传承育新人



1月17日下午,在修水县第三中学田径场上,李聪老师的一堂舞狮课正在进行,同学们两人组相互配合,一人扮狮头一人扮狮尾,在李聪的指导下,起身、转身、腾身等动作,一气呵成,练习得有模有样,吸引许多同学驻足观看。

图片

南狮,又称为醒狮,是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被认为是华人奋发进取和筚路蓝缕精神的一种体现,在节日庆典和重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两年前,县三中把舞狮子引进课堂,源于它既有文化性又有体能训练,既有技巧性又可以发扬团结精神,提高了体育素质又进行了思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喜爱。

图片

“我学习舞狮这项运动已经有两三个月了,这项运动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与同学增进了团结协作的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学生姚哲翰说。


同样,在该校的另一间教室,王琦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解非遗剪纸的历史由来以及做好传承保护的意义,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亲自动手体验更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随后,王琦向同学们分发了不同图案的剪纸以及剪纸工具刻刀,一刀一刻,同学们都极其认真,不一会儿,在同学们精心雕琢下,“福”字、“龙”形等各式剪纸都纷纷亮相,同学们手持得意之作相互欣赏。

图片

“我今天雕的是一个龙的图案,今年是龙年,我在这里祝大家龙年快乐。”学生贾茜阳说。

  “非遗文化进课堂,不仅让日渐冷落的剪纸艺术再现光辉,更能让学生通过传承非遗,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教师王琦说。


来源:修水报

责编:郭诚芝

二审:何   琴

三审:朱修林












(作者:修水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