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进入了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如下:

一、秋冬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一般症状较轻,平均病程7-10天,发病往往先出现发热,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病毒进入孩子的口腔或者污染孩子吃的食物和水,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碗筷、座椅等物品,都可能发生感染。

2.诺如病毒感染(胃肠流感)

全年均可感染发生,高发于秋冬季,当小朋友出现腹泻和呕吐,即胃肠流感的特征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粪便中携带的病毒很容易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因此,洗手成为重要的防范措施。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疾病,其症状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结增殖复制4~6天,而后侵入血液并向全身扩撒,引起各器官病变。

4.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并高发于秋冬季节。

5.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6.普通感冒

感冒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大,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的,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7.流行性脑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接种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并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勤洗手。勤换、勤洗衣服,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可以吃板蓝根、醋浸大蒜头等方法预防感冒。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身体状况监测,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9.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并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疾病未好之前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菌传染他人。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

11.如有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病的蔓延。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