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故里 七彩黄沙



帝师故里 七彩黄沙

五月桐瓣白如雪,十里桐花遍地开。这是一方如如画的生态绿洲,这里南方最大的红豆群,有全省水温最高,富含硒、钙,水质优良的天然温泉;这是一处长的文化高地,有一代帝承风故里,孝廉之遗风在这里承,有始建于明代的赣派民居--箔竹古村修竹隐逸、乡味十足;这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黄桥战役在此打响,为修水抗战历文化提祥实考证,励着修水人民在新时代建功立业。这家级态乡镇——修水县黄沙镇。

地处修水县东南部腹地,版图面积211.72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居,总人口2.3。黄沙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域旅游为重点,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勠力同心、守正创新,争创乡村振兴样板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最美修水“后花园”。


黄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章晋敬:黄沙镇以“‘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为重要抓手,紧盯“人力、才力、物力”三要素,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瞄准“支部、干部、人才”三提升,选派充实驻村力量,培育乡土人才;做实“机制、产业、利益”三融合,坚持做强龙头,发展村集体经济,守住防返贫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统筹 业兴

黄沙镇党委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油茶、茶叶、菊花、林果药材、特种养殖五大产业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园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乡一园”提档升级。围绕农旅融合、茶旅融合的思路,司+基地+户”的方式,支持升科油茶、晨鸣茶业、抱云茶业等3个省级龙头企业增产扩能,提质增效。

全镇油茶面积达15000余亩,茶面积8000余亩,中央视台“走进看新江西篇”走进黄沙镇抱云茶业基地,现场直播春茶采摘,向全国人民推介修水的好山好水好茶,展现欣欣向荣的乡村产业振兴茶经济。大力扶持升科油茶智慧农业建设,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跟踪服务大业牧业黑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实现栏种羊4000头,该企业总经理黄列伍斩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通过龙头带动、平台推动,加快整合市场、渠道、信息、人才等关键要素,在成村村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就业的产发展新局面。

布局 乡村旅

沙镇围绕“三区一带”总体布局,坚持夯实基础、强化支撑,推进全域交通网络提档升级,完善全域旅游标识、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功能配套。优化招商选商,积极探索“公司+协会+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激活主体活力。高标准创建精品项目,目前全镇国家3A级景区1个(花臣武寨)、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个(箔竹、内石陂)、省3A级乡村旅游点4个(彭桥抗战文化景区、汤桥帝师故里、箔竹景区、抱云客家休闲山庄)、省4A级水利风景区1个(石嘴水库风景区)。致力打通内外“双循环”,深度融入修水全域旅游,镇域所有景区纳入全县旅游一票通范畴,积极对接陈门五杰故里景区,打造“东部驿站”。以红学--抗战文化、武学--武寨文化、国学--孝廉文化为载体,做优夏令营等一批特色研学品牌。打造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菊、冬可养生的全季旅游精品,逐步构建“红色+人文+生态”全时空旅游发展格局,擦亮“帝师故里 七彩黄沙四季游”名片,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升温。

完善功能 推进镇域治理

黄沙镇坚持建管结合,完善功能。先后完成了黄沙镇中小学建设,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集镇垃圾中转站,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坚持“四精”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高标准实施了彭桥、石嘴等示范村庄,修河源农村水环境治理,修万线、汤黄线改造提升等一批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移风易俗。黄沙镇获评全省美丽乡镇,彭桥村党支部获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汤桥村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省民主法治村,彭桥村、石嘴村获省级森林乡村。



黄沙镇党委书记邱玲艳:下一步,黄沙镇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县委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 两个明显提升”的目标要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力推进七大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七彩黄沙而努力奋斗。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黄沙镇党委政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实干担当、勇毅笃行,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供稿:郭耀东

责编:郭诚芝

初审:金三红

终审:徐   可

发布平台:修水县融媒体中心《爱上修水》客户端




(作者:郭耀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