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根据《关于开展“修水好人”评选活动的方案》,让“好人有好报”引领向上向善新风尚,为“争当三省九县发展龙头赢得江西地域大县应有地位”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中共修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发布2023年12月“修水好人”,同时在九江修水发布、修水宣传、爱上修水APP同步发布。



陈玲,1973年出生,修水义宁镇人,现为修水县爱心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志愿者分会会长。在医院,她是患者眼里的“百科全书”,来来回回穿梭于各个角落,引导病患挂号、就诊;在敬老院,她是老人眼中的“好女儿”,定期帮助他们梳头、理发、打扫卫生;在贫困学子心里,她是“玲姨”,经常利用寒暑假等闲暇时间,参加走访贫困学子等慰问活动。7年来,他和队员们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着,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县人民医院南院,在各乡镇敬老院、贫困孩子家中,经常能见到她身穿“红马甲”在忙碌着的身影。
一次偶然与志愿服务结缘
陈玲和丈夫曾在深圳创业,开办了多家电子厂。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志愿服务结缘。
2017年6月24日,她和丈夫在返修途中看到新闻,得知修水突遭大暴雨袭击,杭口等地灾情十分严重,全县干群都在全力抗洪抢险。得知情况后,她便和丈夫张罗,发动小区群众、亲友,筹集了一车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送往杭口镇杭口村。现场,她看到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人,在给搜救人员送水送饭。她十分好奇,就上前询问。原来,他们来自一个叫“爱心联合会”的志愿服务组织,正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能参加你们的活动吗?”陈玲试探着问。“当然能,十分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团队。”当天,她就参加了活动……经过审核,陈玲正式成为一名爱心联合会志愿者,从此,她便与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医院也有温度
随着科技发展,医院引入了自助挂号、缴费、取报告机等新智能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许多病人对这些新智能技术不熟悉,感觉操作繁琐,尤其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更加困难。2019年一天,陈玲因事到医院,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人的不便后,她久久不能入眠,总想着能不能做点什么。
说干就干,征得爱心联合会的同意后,她立即找到医院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医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当月,在她的牵头下,修水县人民医院“春风行动”项目正式创建,每周一到周五,每天组织4名以上志愿者,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她们身穿“红马甲”,耐心细致地指导前来就医患者或家属填写挂号单、缴费、领药等,遇到年龄大的或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都主动上前帮忙搀扶,一直送到他们就诊的科室。五年来,她们服务了前来就医的患者数万人次。
“来医院看病的人,往往心情都不好。如果还不太方便,更容易烦躁。如果我们能提供点方便,也会减轻点他们心理负担”,当说起为什么要创建“春风行动”项目时,陈玲说道。
最看不得孩子受苦
2019年暑假,爱心联合会创建““托起明天的太阳”项目”,由陈玲负责牵头,为失依儿童提供资助。从此,便开始在全县寻找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也认识越来越多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每一次看到那些坚韧的眼神,她的心里就会有很大触动,作为一名母亲,她对这些孩子更是心疼,总希望能为他们多做点什么。家住渣津镇的帅某,是她2019年开始资助的一位学生,这个命运多舛的小伙让她格外关注。“2019年的时候,我们去到他家,看到房子政府已经给她们修好了,也给她们一家办有低保。但是他父亲过世,母亲精神有障碍,姐姐也身患残疾。我最看不得孩子受苦,所以我很想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为了让这个孩子专心读书,陈玲积极联系一些爱心人士为他捐赠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孩子争取助学金,在财力、物力上提供最大的帮助,让他感受社会的温暖。
5年中,她走遍了全县36个乡镇,到过最偏远的山村,走访学生数百名,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0多名。同时,她还联系到深圳星署光志愿者协会,邀请负责人到修水各乡镇进行走访,落实资助了17名困境学子。
近几年,陈玲还积极组织志愿者们开展无偿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等活动。新冠疫情期间,她带领数十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核酸检测、测温扫码、信息登记、出入口执勤、文明劝导等工作,在抗疫一线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今后,我会尽我所能,把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做下去,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群众的身边,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陈玲郑重地说道。她的志愿服务行动不仅是在帮助困难群众,更是在播撒爱心的种子。现在,她播撒的种子已悄然开出善之花,越来越多的人接力加入志愿服务行动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