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我县全面启动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按照“建、管、用”的工作思路和“示范引领、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加大文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着力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增强。
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每逢周末空闲,市民朱先生就会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到位于良塘新区的县图书馆新馆看书。这座于去年9月启用的新馆,主体建筑三层,是—所集图书情报、科技信息、网媒阅览、古籍特藏为—体的国家一级图书馆。“环境安静,书籍种类较多,是个适合阅读的好地方。”朱先生说。据了解,新老两馆现有书库面积7000平方米,藏书19万余册,地方文献藏量500余册,新书入藏量每年为15000册,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借书阅读。
为加快全县公共文化实施网络建设进度,夯实创建基础,提高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标准,去年,我县投入691万元用于图书馆、文化馆、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夯实创建基础。
前不久,占地200多平方米,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为—体的何市镇火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以来,各乡镇通过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在所有社区、行政村建成资源充足、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县36个乡镇已完成34个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361个行政村、18个社区达标建成126个村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与此同时,我县力促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融合科技。于去年改版升级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引进现代科技元素,对第—面军旗的制作等重大历史事件,采用电子触摸屏和幻影成像技术,复原重要的历史细节,提升视觉观赏体验。县图书馆也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建设,开发移动图书馆APP和手机微信微阅读,涵盖公开课、数字图书、微学习和微少儿等,实现手机移动端阅读模式。乡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站所也引入多媒体,实现电子阅览。
精心组织 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3月2日,由县文广新局主办,文化馆承办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首场巡演走进良瑞社区,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层,扎根民心。活动现场,由县文艺小分队创新编排的二胡表演《十送红军》、戏曲《夫妻观灯》、舞蹈《五星红旗》等文艺节目吸引众多市民欣赏。
自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贴近基层、服务群众”为基本原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进基层活动。县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桃里春风”“青鸟课堂”“古艾讲堂”等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富有特色的全民阅读、公益助学、公益讲座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奉上精神食粮。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让广大群众成为大文化建设的主角和生力军。去年我县成功举办第三十三届“春暖修江”春节联欢晚会和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红歌大赛暨第三十三届“双井之春”音乐会歌手大赛,与全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餐。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全年“送图书下乡”10万余册,“送戏下乡”360场次,“送电影下乡”5271场次,乡镇文化站自办文体活动264场次。通过—年多时间创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承载能力、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各地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质量明显提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