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修水县召开了“守牢底线思维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修水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莫建华作主题发布,吕慧彬等相关分管同志分别答记者问,现将新闻发布稿及答记者提问全文发布如下。
守牢底线思维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修水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莫建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修水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机构改革大潮,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锚定既定目标、大兴实干之风,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保障粮食安全两条底线,全力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夯实了“三农”“压舱石”。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持续抓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一)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强化“三线预警”机制运用,做好平时工作和集中排查的有机结合,把好监测、纳入、帮扶、退出四道关口,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进行精准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
(二)提升四项保障水平。始终把“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抓手,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各类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四项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三)抓好收入稳定增长。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紧盯农村居民收入和脱贫人口收入变化情况,通过产业、就业、金融等措施持续抓好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增收,做到三个“动态清零”(即全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1 万元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023 年收入不增反降的 “后 20%”人口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连续两年收入持续下降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动态清零)和实现了“三个高于”的目标(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本省平均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高于本省农民平均收入、搬迁脱贫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
二、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弦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总体要求,有效推进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有力确保了全县粮食安全。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0.86万亩,(其中早稻10.5万亩、中稻35.5万亩、晚稻10.5万亩、杂粮14.36万亩),种植油菜15.4万亩,预计粮食总产26.2万吨以上,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同时,还打造壮大了“山背”大米、富硒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
二是保障市场供应。县级储备粮存储量10750吨,社会责任储备粮280吨,按城镇人口计算(每人每天0.5斤成品粮),我县的社会责任储备粮能满足3天市场供应需求,县级储备粮能满足100天市场供应需求。同时,在我县的36个乡镇建立了37个应急供应网点、4家应急加工企业和1个应急配送中心,其中3家应急加工企业同时也是我县的社会储备企业。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粮食新优品种,提高现代化劳作水平,科学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和防控措施,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今年我县良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覆盖率达100%,全县优质稻占比70%。全县发放耕地地力补贴6468.29万元、稻谷补贴1620.9万元、早稻奖补1678.02万元、油菜补贴735.28万元。
三、扎实稳妥应对风险挑战
一是平稳推进机构改革。乡村振兴局并入农业农村局。机构改革,既要做好业务融合,也要调整好干部职责,我们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彰显了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鲜明品格。
二是有效应对财政紧缩。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凸显,在各级政府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我局多方面争资争项,确保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资金投入不减。
三是扎实开展集中整治。我局重点从农村集体“三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光伏发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四个小切口”入手,按照“1+4+9”工作机制(即一个领导小组+四个专班+九个包片指导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点带面推动整治,有效防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我县“三边章”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获省厅市局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推介。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的工作要求,为高质量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担责尽责、坚决守牢“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全力以赴、坚决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不断强化问题和线索摸排,着力推进问题整改,通过问题整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同时结合省、市出台的一些制度和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我县农业农村领域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三是突出重点、奋力开创“三农”工作的崭新局面。依托“两带三线”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的和美乡村建设点9个。按照“干净整洁、规范畅通、美丽宜居”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00户,梯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与服务,加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管理和覆盖范围,推进乡村面貌从“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
记者:什么是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他的作用是什么?
吕慧彬:修水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投资集团与中国土流集团共同打造的“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交易平台。交易平台主要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的交易行为,比如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荒地、滩涂,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的处置、流转、出租等交易行为。同时政府鼓励个人资源资产上平台进行交易。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按照“八个统一”模式运营(即统一系统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交割结算、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要求),从信息发布、交易申请、资格审查,到成交、合同签订等各环节都有严格监督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农村集体“三资”交易中的暗箱操作、人情交易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依法依规、公正透明、严谨有序,进一步规范了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和管理。同时交易中心通过在互联网公布资源资产信息,突破了常规交易的地域信息限制,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资产的潜在价值,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目前,许多群众对如何纳入监测对象还不清楚,请问该如何申请呢?
王能钰:习总书记指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不是一时不突破,而是永久不突破。为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首先我们要知晓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是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我县主要是从以下三种方式来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的:第一种方式是农户自主申报。我们在农户家中或村里人群聚集地张贴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明白纸》,农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申报,还可以通过赣服通政务平台申报,申报后乡村会及时上户核实。第二种方式是部门比对数据反馈。我们会定期对住院医疗费用较大、新增低保、新增重度残疾人等数据进行比对,下发给乡镇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申报为监测对象。第三种为基层干部摸排,乡村干部在日常走访时如发现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可以申报,我们每年还会组织乡村干部对本乡镇所有农户进行摸排。通过这三种方式,确保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责编:周 保
审核: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