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丨九江修水上杭乡:“1314”工作法 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日前,江西省修水县的上杭乡按照“建强一座堡垒、激活三项机制、织密一张网格、用好四支队伍”“1314”工作法,筑牢“村居第一道防线”,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基层党组织有力有效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治理水平,逐步实现“治理为村民、治理靠村民、治理成果村民共享”目标。

建强一座堡垒,夯实治理基层基础

“养老认证时间到了,我家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能上门帮忙认证一下吗?”“田里插秧没有水,好像是阀门坏了,能派个人去看看吗?”对群众五花八门的诉求,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中包联干部一一记录回应并“派单”处理。“好的,近日我们会上门帮忙认证。”“可以的,我们现在就通知网格员去查看阀门情况。”今年以来,该乡各基层党组织回应群众诉求1300余起,群众能够按需“点单”,获得感满满。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枢”作用,持续规范阵地建设,改造提升十二坊、棋盘、双鄄、杏港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365天不打烊”开放式便民服务,实现老百姓“点单”、党支部“接单”、网格员“办单”完整闭环,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激活三项机制,推动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网格板凳会、党员干部包村入户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收集社情民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村级重大事务中来。今年以来,围绕村庄发展召开了“网格板凳会”50余场,收集问题150余个,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解决问题90余个,有效激活了群事群议共治机制。

探索“强村公司”抱团式发展、“村企合作”市场化运作、“龙头带动”品牌化运营等方式,推动全乡8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10万元,初步打响“东谷谭”“修宁”等茶叶品牌,激活集体经济共富机制。扎实开展美丽家园增效行动,通过带动农户“一起干”、邻里之间“监督干”,推动环境卫生“户户比”,发挥道德“红黑榜”作用,让环境整治从“独角戏”变为“群英会”,激活和美乡村共享机制。通过三项机制,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凝聚村民共识,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织密一张网格,健全治理体系保障

按照“遵循实际、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利治理”的原则,将全乡8个村纳入网格化管理,整合党员、妇女、“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基层治理重要力量,按“初选、推选、筛选、甄选”四步法确定网格员队伍,形成“包联干部联系网格长、网格长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农户”组织架构,确保人员下沉、力量聚合、服务到位,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同时,从工作实际出发,以理论知识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志愿活动实践系统提升网格员履职水平,组织65名包联干部、83名网格长、410名网格员向党支部及3998户农户公开承诺践诺,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群众拇指赞”。

用好四支队伍,形成治理强大合力

按照个人自荐、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商议等方式,组建了由“五老人员”组成的“夕阳自治队”,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组成的“乡贤振兴队”,由常年在村的妇女组成的“芳华新风队”,由青年才俊、优秀大学生组成的“五四志愿队”。抓住四支队伍特性,设岗定责,鼓励他们发挥优势特长,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志愿活动、组织文艺表演,带动老百姓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来,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芳华”新风队和“五四”志愿队,响应党组织号召,分别走进棋盘村小学和正源小学,为孩子们送上带有姓名标签的专属书包和故事书,宣讲基础法律知识以及防诈骗、防溺水的安全知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公益种子,传递好乡村治理“接力棒”。

截至目前,上杭乡已常态化组织志愿活动30余场次,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发挥“四支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从“公转”到“自转”,让乡村治理氛围热起来。

来      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责      编:周    保

审      核:金三红

监      制:罗正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