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口镇:“有事先商量” 共筑“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乡村幸福

一老一幼是困扰很多农村家庭的一大社会问题。杭口镇高度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有事先商量”平台,共同探索解决一老一幼问题,取得了实效。今年以来,杭口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把“一老一幼”事业作为一项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在“一老一幼”的服务保障上下足功夫。全镇11个村(居)不断完善养老和育儿服务体系建设,让各村的老人和小孩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探索“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模式。为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杭口镇各村(居)积极探索“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走在全县前列的养老服务体系。中高塅村最早开始探索开展符合农村现状的养老服务,自2019年起,村委会多方筹集“敬老爱老”捐赠资金,以“颐养之家”为平台,聘请专人每天为村里的独居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服务,现已持续三年帮助独居老人解决吃饭难的问题。下杭村自今年4月份建成颐养之家起,也借鉴中高塅村养老服务模式,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并对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食堂每天用餐的老人多达6桌。现在,杭口镇已有中高塅、茅坪、杭口、杨坊、下杭、双井等6个行政村建成“颐养之家”,坚持每天为老人提供营养丰富的供餐服务。建在家门口的“幸福食堂”满足了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许。

擦亮留守儿童教育特色品牌。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杭口镇各村(居)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到村(居)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外之家。中高塅村的孔子学堂是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一所公益性质学堂,学堂每周六开设经典诵读、书法国画、趣味物理、传统礼仪等课程,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同时还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午餐。茅坪村的童心港湾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每周不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雷岭村的儿童快乐家园与图书室共同发挥作用,着重培养少年儿童各种兴趣爱好,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下杭村的幼吾幼儿童之家实行一对多帮扶联系村留守儿童制度, 通过结对关爱的形式,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难,现如今可每周固定来上课的儿童有18名。目前,全镇已为560名留守儿童免费提供课外教育活动。

筑牢民生之基守护乡村幸福“一老”连着“夕阳”,“一幼”连着“朝阳”,加快推进养老、育幼服务能力建设,做好“一老一幼”的服务保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杭口镇始终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用心用情提高养老、育幼的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和儿童关爱服务双提升。下一步,杭口镇将在“一老一幼”的服务体系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全面铺开颐养之家养老服务建设、丰富留守儿童志愿活动等措施,继续扩大养老和育幼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惠及每一名老人和儿童,着力构建普惠型养老和育幼服务体系。让农村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持续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做好乡村幸福的守护者。(撰稿:邓水琴 审核:谢仙




来源:邓水琴

责编:郭诚芝

审核:何  琴


(作者:邓水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