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夏秋季节交替,谨防肠道传染病!

图片

当前正值夏秋季节交替,

大家要增强传染病防范意识,

提高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水平,

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一旦出现

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时,

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1为什么肠道传染病常在夏秋季节发生?

1、病原体繁殖快

细菌繁殖最旺盛的温度是35~37摄氏度,夏秋季节又闷又热,正是细菌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容易形成发病高峰。

2、传染源多

夏秋季节苍蝇大量繁殖,苍蝇携带大量的致病菌到处乱飞,而且苍蝇在取食过程中边吸吮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混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3、胃酸酸度低

夏天天气炎热,身体失水过多,需要通过喝大量的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分,但是,喝多了水就会把胃酸冲淡,胃酸只要一淡,病菌进入到口腔中,就会顺利的通过胃而侵入肠道,要是再加上水不洁净,就更容易带入细菌,从而引发肠道传染病。


2常见的肠道疾病病菌?

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下面给大家介绍五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菌。

1、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3、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其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具有活性,在低温下可存活数年。诺如病毒主要附着在贝类、水果、叶类蔬菜和饮用水中,食物和水是它主要传播载体。空气飞沫、气溶胶(如雾、烟、霾、烟尘等)也是其常见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潜伏期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儿童多呕吐,成人则多腹泻。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4、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也称为伤寒杆菌,是造成伤寒的病因,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染力非常强。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常见症状为高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腹泻,头痛,而且皮肤会出现玫瑰色斑,更为严重的是肠道会出现出血,甚至穿孔,甚至引起休克而死亡。


3预防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这些肠道疾病基本上都是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只要大家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图片

1、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生熟食品要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吃剩的食物及时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尽量少吃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不喝生水或非饮用水。

2、尽量少吃冷饮

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性吃得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使肠道致病源有机可乘。

3、尽量少在外面就餐

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厅饮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以及处理一些食物时一定洗手,要用流动的水反复清洗;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随地大小便,保持周围的环境清洁。

5、消灭污染源

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温馨提示

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不要在家中盲目用药,抗生素对一些病毒引起的感染无效,以免延误病情。

来源:健康修水

责编:周    保

审核: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