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七夕
不少朋友认为
七夕
是纪念牛郎织女爱情的节日
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收礼物
……
其实
不完全正确
那么
七夕起源是什么?
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大家一起了解下
七夕
这个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吧
↓↓↓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大东》里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最早出现“牵牛”、“织女”二词的记载,但没有故事因素。据考证,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而情节又较为完整且最早的作品。曹丕《燕歌行》也有“牵牛织女遥相望”之句。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载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


早在远古时代,古人观察星象发现天上有两颗被银河相隔,但是又非常明亮的星星,结合当时男耕女织的社会背景,分别叫作牛郎星与织女星。




纵观我国古代的七夕风俗,节日气氛浓厚,习俗风尚十分兴盛。下面小编讲几件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习俗,来看看古人如何过七夕?
1.乞巧节
在古代姑娘们为了能够有像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会在这一天进行拜仙乞巧、斗巧等主要节俗活动,所以七夕这个节日又称乞巧节。七夕斗巧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2.拜魁星
每逢七夕节,在女子们纷纷乞巧的时候,男子们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3.宋代儿童节
七夕节也是宋代儿童的节日,妇女乞巧求福,儿童乞文得乐。
宋代民间崇尚果实、茜鸡和磨喝乐。茜鸡就是以茜草熬鸡。“磨喝乐”又名磨合罗,其名来源于音译梵语。磨喝乐原是佛教中的一位神灵,6岁出家,是一位童佛。
宋代人以此制成一种婴儿、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蜡像和进贡皇帝用的金偶,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兼具乞巧宜男的涵义。因此民间就有许多小孩儿手执荷叶,装扮成磨喝乐的样子嬉戏玩耍,南宋赵师侠《鹊桥仙》词曰:“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