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修水县举办“戮力同心 攻坚克难 奋力走好水利高质量发展之路”主题新闻发布会。县水利局长周先胜作主发布,相关班子成员分别就媒体和外界关心的农村饮水安全成效做法和河道治理下步工作计划答记者问。
从发布会上获悉,该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思路,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工作,2022年度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2023年度获评江西省水利综合考评“全省第三名”,并成功创建了1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3家节水型单位,成绩喜人。
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争资6.11亿元实施杭口水、武宁水、奉乡水、北岸水、洋湖港水等全流域治理及布甲、渣津、马坳、义宁至四都等乡镇防洪工程,完成河道治理长度150.32公里,保护耕地6.49万亩;还大力推进山塘维修、骨干工程改造及洪患村镇整治,全面完成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升了防洪减灾、藏粮于地的基础保障。
争资3141万元实施完成杭口、黄沙、路口、渣津等10条小流域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34平方公里。2022年度实现从“水土流失县”到“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飞跃。
“十四五”期间整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5766.3万元,实施563处农饮工程,切实巩固了全县12.55万人饮水安全保障。
筑牢水旱灾害防范预警机制。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防汛工作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水工程安全度汛“五个责任人”、山洪灾害点“四个责任人”、重点山塘“三个责任人”等防汛抗旱责任制,并加强技术培训和督促指导,提高抢险队伍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还成立9个检查组对全县1700余处涉水工程及山洪灾害点进行防汛工作督察,及时发现反馈隐患及薄弱环节,建立清单台账,限期整改销号。完成了相关预案方案修编及审批,组织开展防汛值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做好水雨情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已累计办理195个取水许可,完成70个取水量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基本实现已发证取用水户用水量在线监测全覆盖。在重点河段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限高杆,以“人防+技防”监管,及时联络联查联动。
全方位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2023年度下乡打击非法采砂执法巡查达800余人次,办理涉水案件17起,罚没款22.9万元。向3600余户库区移民发放直补资金879.72万元,安排水库移民资金6416.76万元,实施668个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村庄饮水、出行、生态环境、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
协同推进幸福河流建设。将全县137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设立县、乡、村河湖长450名,通过河道巡查员、保洁员、志愿服务队员“三员联动”,落实“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管护措施,实现全县流域管护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河长年累计巡河2.29万次,解决河流水库问题167个。
同时,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制定出台制度文件,发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河湖治理、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的法律监督职能,推行“信息互通+线索互查+资源互享”联合机制,合力构建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协同一体的综合保护体系。
还打破区域界限,依托县河长办平台,联合周边武宁、永修、铜鼓、平江各县河长办,就跨区域河流污染治理、联合执法、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工作联动会商,构建跨区域联动治水新模式和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治理新格局。(戴咏云)
来源:凤凰网
责编:周 保
二审:张海雯
三审: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