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
手足口病即将进入流行季节~
广大家长禁不住要叹一声:
“又来了!”
江西疾控提醒:
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所以家里有小孩的,
最近一定要多加注意,
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保护孩子不被手足口病侵袭!
国家卫健委:已出现死亡病例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数已达2.8万例,出现1起死亡病例。
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进入4月,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上升期,预计手足口病发病数将逐渐增多,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
目前,除江西外,陕西、贵州、广西、湖南等多地区的疾控中心已发布了手足口病的预警通知,提醒广大公众做好预防。
手足口有多可怕?严重真会致死
二附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李国林介绍,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传染病情形“可大可小”,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可以恢复健康,但是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不过,比数据还要可怕的是EV71病毒的“威力”:相关研究表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甚至会导致死亡。也就是说,EV71型病毒相比其他型别,更容易导致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出现这些症状,赶紧送医院!
二附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刘燕玲提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爸妈要每天检查宝宝的情况,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异常,体温有没有变化。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口服补液盐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 周就会好。
在家护理的宝宝时,爸妈也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持续高烧不退;
● 频繁呕吐;
● 四肢抖动、无力、抽搐;
● 精神差、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 呼吸困难、心率增快。
关于手足口,这些一定要了解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发现有手足口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织物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孩子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平常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平时屋内用薰醋的方法消毒。
宝宝的身体抵抗力低,
现在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别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请转给身边爹妈们都看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