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文人墨客将游山称为读山,且各人读法不同。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读青,读绿,体味生命的古老和旺盛;读情景,读意境,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自到张家界徒步登了一次黄石寨,我才领悟这读山之说确有道理,而徒步登山则是细读、精读。
张家界游山有两种途径,一是徒步,二是乘坐观光索道。头日游览天子山,导游介绍徒步登山有7000多级石阶,同行者的多数闻之色变,纷纷“投票”选择后者,理由是既可减少体力消耗,节省时间,又可享受一回“巡天遥看”的感受。谁料事与愿违,当日索道登山口人满为患,酷热煎熬下排队等候竟长达4个小时,真是“眼睛一睁一闭”,就穿越回到了“上海世博时代”。
想到头胀腿软的4小时排队与居高临下20分钟的鸟瞰等换价值相差甚远,我这个同行中唯一的退休老者毅然决定,次日游览黄石寨选择徒步登山——1个半小时,3878级石阶。
画上之山妙在笔墨淋漓,地上之山妙在丘壑深邃。沿着青石铺筑的石阶蜿蜒上山,翠木夹道相近,青山随后簇拥,身边没有人来车往,耳旁没有喧闹尘嚣。山就似一位沉默的哲人,肃穆、冷静,神情庄重,让你自生虔敬之心,步履随之踏实稳重。山间弥漫甜润清新的空气,让你不由仰鼻张口吸吮,似在洗涤脏腑,净化心灵,纷杂的情绪、散乱的心念随之了无踪影。间或止步小憩,举目四望,每一个视角都是一幅新鲜而湿润的画卷,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徒步登山,气喘吁吁,热汗涔涔,才知“不登高山,不知平地”。一山越过一山拦,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山顶,决不能停步,才发现“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
一路上,奇山异石连连突兀入眼,可尽情静观细赏。定海神针的刚劲,南天一柱的雄伟,天书宝匣的神秘,金龟探海的维妙等等,一一近在眼前。让你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威力无比,鬼斧神工的挥洒自如,方知此地为何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石”之誉,为何会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
绝壁上,石缝中,总能看见情态迥异的苍劲老树,当初也许是随风飘落的一粒树籽,也许是飞鸟嘴里丢失的一根枝条。尽管栖身之地没有丰腴的土壤,没有养分的补给,在阳光的沐浴下,雨水的冲刷中,依然不畏坎坷磨难,挺起脊梁,展枝舒叶,劲秀挺拔。可谓撑一朵碧绿,举一团浓荫,挺一股傲然,育一种精神。
登至山顶最大的观景台,只见经索道登山的游客一拨一拨蜂拥而至。我坐在一侧享受轻风吹拂,看着他们一个个面露轻松的微笑鱼贯而过,竟油然生发一丝引以为豪的成就感。
登山,不要把山当作敌人去征服,怀揣亲近山的心境,将自己与山合为一体,山就能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把我们举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