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远比虚构的“龙母屠城”残酷

文 | 谌旭彬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五集里,自诩为“解放者”的龙母,屠杀了她的“解放对象”。她骑着龙,对君临城的军民,实施了无差别杀戮。在之前的一集里,龙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暴君手中的人质,那是谁的错,我的吗?”

多么地“义正辞严”。

不管观众爽或不爽,真实的历史,就是这般“义正辞严”上演的。而且,比起虚构的“龙母屠城”,现实往往来得更加残酷,更加血腥。

图:《权力的游戏》截图

中国帝制时代的改朝换代史,就是一部“屠城史”。

楚汉争霸,项羽军队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先后屠城阳、屠咸阳、屠齐地……刘邦也不遑多让,初起事时就拿“屠沛”来胁迫沛县民众,后来又屠颖阳、屠武关、屠胡陵、屠城父、屠六、屠参合、屠马邑、屠浑都……

项羽和刘邦都明白,建立一套严厉的屠城制度,以威慑敌占区民众,促其逃亡或者归降,进而削弱敌方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汲取能力,比起“仁者无敌”之类的空洞口号,更能左右战争的胜负。

东汉末年的曹操,同样深谙此理。他一生喜好屠城,仅见于史书者就有:攻张超屠雍丘、征徐州两屠彭城、征乌丸屠柳城、征关中陇右屠兴国枹罕河池、征侯音屠宛城、攻袁绍坑杀降卒八万。其中,又以“徐州大屠杀”最为丧心病狂:

“破彭城、傅阳,……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为了将威慑力发挥到最大,曹操还将“围而后降者不赦”(被包围之后才投降,杀无赦)这一做法升级为军队法令。依据这条法令,从初平四年的“徐州大屠杀”,到建安十六年程昱劝阻不要再执行“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屠杀令,曹操集团屠杀了无数的无辜降兵和无辜民众。

自秦汉至明清,这种屠杀,不过是朝代变迁中的一种常态。

比如:后赵皇帝石虎,每次攻下城池,“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不管是不是抵抗者,不管是军人还是民众,一律屠杀殆尽;唐初,李渊集团曾屠夏县、屠千金堡,前者杀尽了城中的成年男子,后者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夷灭;……

常态,正是一种极致的残忍。

较之真实发生过的“开封围城”,虚构的“龙母屠城”只是小儿科。

崇祯十五年四月底,李自成进攻开封,包围了这座控制在周王朱恭枵之手、中原最富庶的城池。

当时,开封是一座号称“人口百万”的大城市。黄澍担任过开封推官,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中,他披露道:自己曾“以保甲为名”对开封城进行人口统计,发现该城“实在人丁三十七万八千有零”。若加上因避李自成军而入城者,城内民众应该超过了四十万——《汴围湿衿录》里说,开封是中原重镇,“外邑大户、在野庶民,避寇入城者又二万余户”,按每户四人计,当有八万余人;再加上守城军队,城内军民共计约为五十万左右。

此前,李自成已攻击过开封两次,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他决定改变策略,将“城内军民众多”这一对明朝政府极为有利之事(有大量的人力可以汲取),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他的办法是“围而勿攻”、“匝围软困,督同各贼割四野之麦,一穗靡遗,为久困计”——将开封城团团包围起来,不急于进攻,断绝城内补给,同时将城外所有粮食全部收割,一粒麦穗都不留。

补给断绝后,数十万民众的肚皮,就成了李自成用来击溃城内明军最有力的武器。

五月份(旧历,下同),城内的缺粮问题开始凸显,“客粮已尽,民粮不卖”。为缓解缺粮压力,周王及城中官吏一度允许民众出城打草、挖野菜。许多民众想趁机逃出城去。铁匠孙忠自造了一堆箭镞,民妇霍婆子带着周王府的情报,希望用这些东西,向围城的“天兵老爷”(孙忠手折中如此称呼李自成军)换取自由。

但“天兵老爷”更愿意将他们送回城里(霍婆子被要求回城将周王府的宫女诱出,以提供更多情报)。城内守军也很快就意识到了民众借机投奔李自成军并非好事,他们抓住了身怀降书的孙忠和携带金银归来的霍婆子。六月份,守军将各处出城关口封闭,利用荆棘与恶犬,“昼夜严防”民众出城。

开封人王紫缓,后来写了一首诗,叫做《大梁宫人行》,如此描述这段惨事:

“五月开门放人出,六月闭门防人逸。将军密计抚军颌,肥瘠皆堪充军食。”

所谓“肥瘠皆堪充军食”,指的是吃人肉。

六、七月份,城内民众“十室九空,饿死者十之三”,官府开设的粥棚处,每日里有数百人死于拥挤践踏。八月份,城中“巡兵”开始吃人。他们利用巡城的职务之便,秘密杀戮普通民众,留下躯体食用,拿首级去周王府领赏,再以“三、四金”的高价将人头卖给民众为粮。周王与河南巡抚觉得事态怪异,下令要求“擒活贼”,遂再无献首级领功者,而杀人吃人依旧。

同期,官府为了搜粮,已在开封城内掘地三尺。为逼出粮来,搜粮队“每至一家,以大针数百钻稚子肤,锤炼之方极其哀惨”,拿一堆钢针往孩子的身上扎,用孩子的惨叫逼父母交粮。但多数情况是,再如何扎孩子,父母也变不出粮来。

普遍性的吃人,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八月下旬,城中民众已将皮袄、靴子、箱子、马鞍、草、虫、胶泥、马粪全部吃光。八月末,“父食子、妻食夫、兄食弟、姻亲相食”的情况,在城内已非常普遍,白骨遍地,“不可问矣”。吃法也从熟食退化为生食。开封推官黄澍的夫人,当时正在坐月子,吃肉包时吃出来一根人的手指,“惊悸而毙”。

九月初,开封城中已是人间炼狱。开封人周在浚在《大梁守城记》中如此描述当日情形:

“城中胔骼山积,断发满路,天日为昏,存者十之一二,枯垢如鬼,河墙下敲掇人骨,吸其髓。自曹门至北门,兵丁日饿死三、四百人。”

李自成期望中的胜利——破城,似乎已指日可待。

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如愿。

为了夺取开封,李自成可以不惜饿死城中数十万民众;同样,为了能够逃生(以及推卸“陷藩”的责任),城中的周王及明朝官吏,也可以不惜以城内数十万民众的性命为代价——他们孤注一掷,掘开了比开封城墙还要高的黄河大堤。

九月十六日,黄河水汹涌扑向开封城,城外的李自成军迅速转移至高地,围城状态被破。城内士兵尝试堵塞住城门,但河水“乘风鼓浪,声如雷,水头高丈余”,迅速瓦解了他们的努力。

十七日,整个开封城沦为泽国。

周王朱恭枵率宫妃及诸王,与城内的核心官僚一起,共计数百人,在大水进城之前登上了王府最高的城楼。十八日,他们被河北来的明军用船接走。幸存民众攀援在城头、屋顶和树尖上,目送朱恭枵一行安然离去。

只有大约两万人,熬过了李自成制造的吃人地狱,逃过了明朝政府(据黄澍披露,决堤之事曾向崇祯报备,获得认可)制造的无边汪洋,从这场残酷的围城中存活下来。

面对真实的历史,文艺作品的想象力,有时候是不够的。

(完)

(参考资料:①王子今,《刘项屠城史事辨正》,《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②《后汉书.陶谦传》《魏书.于禁传》《魏书.程昱传》《魏书.国渊传》等。③刘益安,《大梁守城记笺证》,中州书画社,198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