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厚补胃肠,体弱者慎食
中国有句民谚叫:“八月杨桃九月楂,十月栗子笑哈哈”。粟子,又名板栗、栗果、毛栗、刺球等,为壳斗科乔木植物栗的种子,属于坚果类。栗子原产自我国,是我国最早种植的果树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栗子香甜味美,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与枣、桃、杏、李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果之一,是干果中的佼佼者。
栗子的营养价值
栗子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含水分47.4克、能量222千卡、蛋白质4.8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44克、膳食纤维1_2克、灰份1.1克、钾442毫克、钙15毫克、磷91毫克、钠8.5毫克、镁56毫克、铁1.7毫克、锌0.68毫克、铜0.48毫克、锰1.14毫克、硒1.13微克、胡萝卜素O.24毫克、硫胺素O.19毫克、核黄素O.13毫克、尼克酸1.2毫克、维生素(]40毫克、维生素E(T)5.5毫克等。其蛋白质内含有成人8种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中的7种:核黄素(维生素B2)含量是大米的4倍,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西红柿还要多4—5倍;矿物质远远高于苹果、梨等普通水果,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由于碳水化合物量多(是马铃薯的2.4倍),产热量也很高,所以古时还用它来代替饭食。栗子生食、炒食皆宜,也可磨粉,还能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
栗子的保健价值
益气补脾、健胃厚肠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其中的纤维素能强化肠道,并能帮助脂肪代谢。栗子能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降低血黏度、控制胆固醇、软化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更是相关慢性病患者不可多得的良好滋补佳品。
强筋壮骨、延缓衰老栗子含有优质蛋白质、多量的维生素c及丰富的钙、磷、钾等物质,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有益于防治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病症,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是老年人理想的一种养生保健果品。
提高机体抗御能力 栗子所合各种营养全面,常吃可增强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其中的优质蛋白质,以及胡萝卜素、锌、硒、铜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机体生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营养素,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抗御病原入侵和创伤治愈很有帮助。栗子的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可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等症。据《本草纲目))i己载:“粟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名医别录》记载: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干金-食治》记载:栗子“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唐本草》记载:栗子“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滇南本草》记载:栗子“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栗子不仅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并能治疗脚气病,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也有益。
药用单方:1.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小儿疳疮:栗子捣烂敷患处。2.维生素B2缺乏症:糖炒栗子作零食吃,每日lO~15个。3_幼儿消化不良、腹泻:栗子捣烂煮成糊膏加糖喂食。4.口腔溃疡:生嚼栗子,可辅助治疗。
文章来源:中国养生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