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江乡沙溪村,一个被群山怀抱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早闻这里住着一位百岁老人,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而且每天坚持看书散步。1月1日,记者来到沙溪村,见到了这位百岁老人吴芸香,他正和65岁的小儿子吴美平在厅堂烤火聊天。“父亲很怕寂寞,挺喜欢有人陪他谈天说地。他喜欢聊时事政治,讲他过去的故事。”让座、泡茶,吴美平笑着说。
1917年12月5日,吴芸香出生在漫江乡沙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吴芸香很早就辍学,十多岁的他与村里其他人一道当了一名挑夫。把漫江的茶叶挑到南昌,再从南昌挑回食盐等日用品,一个来回就是十天半月,不仅风餐露宿,而且要担心劫匪,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那个时候苦呀,走山路,挑重担,穿的是草鞋,吃的是红薯,还要担心受怕。”吴芸香说。也就是那个时候,练就了吴芸香胆大心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性格。
几年后,生活条件稍微改善的吴芸香,结束了当挑夫的日子。回到家中耕田种地、娶妻生子。但由于那个时候缺医少药,吴芸香一连生了两个孩子都不幸去世。直到解放后,1951年才生下大儿子,时年,吴芸香已34岁了。
在以后的日子,吴芸香和妻子共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家庭人口多,生活负担重,为了操持这个家,吴芸香整天早起晚归,忙忙碌碌。“六月天,光着膀子在田间劳作,身上被炽热的太阳晒脱了皮,晚上还要趁着月光去地里栽种红薯。一家老小要吃要喝,不舍己做事不行呀。”谈起往事,吴芸香历历在目。

随着时光的飞逝,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他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吴芸香的这个家,就像门前的大樟树枝繁叶茂,到如今,这个大家庭有了近80人。
“我们都大了,也是父母该享福的时候了。我们姊妹间都很孝敬父母。”吴美平说。吴芸香妻子去世后,他先后在大儿子和小儿子家居住。几年前,大儿子因病去世后,他就一直居住在小儿子家。

去年,在广东佛山办厂的小孙子邀请爷爷去他那儿玩,一开始家人担心他年岁已高,怕坐不得车,谁知他身体一点事都没有。清明节,102岁的他,在小儿子的陪同下,佛山、深圳、广州玩个遍,逛商场、看景点、游夜市……还不怎么感到累。回家时,特意到他当挑夫时常去的南昌看一看。晚上还在秋水广场看音乐喷泉,老人开心极了。“外面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南昌,不见了当年当挑夫时的那个场景了。”
“父亲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去了一趟广东后,他抽了几十年的烟给戒了。”老人的小女儿吴美秀说。“孙媳妇说烟抽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就戒了。”老人开心地说。烟是戒了,但他每天的酒还是必须喝的,中餐、晚餐必须喝酒,每餐半两酒。

“父亲的饮食从不挑剔,一天三顿,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教师岗位退休在家的小儿媳郭常菊说。每天6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老人看一会儿书,然后出门散步,7点回家吃早餐。晚上9点前必须睡觉。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他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没有打过针,感冒了顶多吃过几个药丸子。目前,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外,其余什么都好。
老人特喜欢看历史书籍,喜欢了解国家大事,没事就到屋场去串门、聊天,喜欢把书本上看到的东西与别人交流。
“我父亲一生与人为善,我认为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心胸宽阔,遇事不慌张,从不与人生气,而且心态好。解放前,父亲当了半年保长,文化大革命时,他被人批斗,受尽了折磨。但他从不计较别人,而且常常叫我们别去计较。”吴美平说。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告别老人时,他到门口来送别我们,这个走过世纪沧桑的老人满脸和善,从容淡定。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