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坚持从强化领导、强化组织、强化制度建设入手,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大军民共建实效,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全方位推动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自1992年以来,连续七届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县”称号,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拥军优属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省、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
党政重视,高位推动。我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立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修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修水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36个乡(镇)400个行政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给编定人保经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均安排听取双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初召开全体会议总结并安排部署双拥工作。在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中,县委书记孙朝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林多次深入驻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每逢春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县四套班子领导都会走访慰问驻县部队官兵,举行拥军优属座谈会。2006年来,累计召开各种座谈会200余场,走访慰问驻县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4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900多万元。今年7月2日召开的十六届县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对我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和查漏补缺,对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的任务逐一明确、逐一分解、逐一落实。
深化宣传,氛围促动。广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以及《江西省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利用建党、建军、国庆、烈士公祭等重大纪念日,军地联合举办国防和双拥知识讲座110多场,抗洪抢险烈士英模报告会200余场。在修水报、修水电视台、修水新闻网等媒体设立双拥宣传教育专栏。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双拥简报》17期。县委党史办开设红色讲坛,全县各中小学校聘请双拥典型人物定期到学校上国防教育课,聘请部队官兵讲授军事、消防、防灾、人防等安全知识。2018年,筹资1277余万元在黄田里新区新建一座占地31.5亩的集瞻仰、悼念、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烈士纪念园。每年清明节、烈士公祭日期间,各地各单位都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中小学生、人民群众以及部队官兵前往烈士纪念园瞻仰。加大双拥宣传力度。在城区主要路口及高速出入口等重要区域设立大型永久性双拥标牌20余块,在马家洲公园、市民广场、人民医院、市民服务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设有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在公交站台、公共汽车、出租车、街道隔离护栏等处张贴双拥宣传标语。全县医院设置“军人、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窗口,车站设置军人售票窗口、军人候车室和军人优先通行等标志牌,停车场设置军车免费通行与停放。精心组织并做好全县烈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家庭光荣牌悬挂和建国70周年部分伤残军人、烈士遗属、建国前入伍老战士走访慰问工作。
落实政策,服务联动。全面落实《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016年以来共接收退役士兵975人,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1154.475万元。在机构改革、企业改制时不安排随军家属下岗,同时每年预留2个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指标。转业士官、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三个100%安排在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倾力组织开展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鼓励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同时给予政策扶助。建立抚恤金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四年累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80335人次8786.4149万元,临时困难救助6000人次290万元,发放1位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3位抗洪抢险烈士遗属一次性抚恤金602.98万元。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减免、补助、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四年全县累计救助重点优抚对象1100人次,发放救助款180多万元,将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户列入全县危房改造范畴,四年先后投资50万元为100余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题。驻县部队子女及烈士子女就学不受户口、地域限制,优先入学就读。提高优待金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全额由县财政列支,四年累计为2074户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2309.7598万元。在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同时,注重为部队办实事,在县城中心地段无偿划拨20亩土地,投入2400万元用于县人武部营院建设。同时还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县武警中队、消防救援大队等装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投入2500万余元新建一处占地28.87亩的县公安消防大队战勤保障基地,投入200多万元对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扬优成势,军民互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县人武部累计出动官兵2000余人次,新造双拥林3处近100亩;与农林部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退役士兵开展蔬菜、蚕桑、果树、苗木等技能培训,先后办班3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多人。县消防救援大队累计出动消防车辆200余次,出动人员60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清洗街道、绿化带100多公里;开展消防演练50余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00余次。县武警部队出动兵员150余人次,积极参加地方打击刑事犯罪和押送犯罪嫌疑人员,帮助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四年来,驻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累计出动兵力近1万人次,扑灭山火60余场,处置突发事故200余场,排除重大险情150多次。在2017年“6·23”、“6·30”特大暴雨中,表现尤为突出。驻县部队与学校、村镇、社区、敬老院和贫困户“共结对子”,全县军警民共建点230多个。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和脱贫攻坚上户日,部队官兵都会到有关乡镇敬老院、帮扶村走访慰问。每逢八一建军节,义宁、宁州城关镇,县文广新旅局、移动公司、退役军人事务局、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及爱心联合会等“两新组织”还与驻县部队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联欢活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