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桥镇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政策“五个一批”的同时,着重开展移民搬迁、发展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强化责任,组织镇属机关干部,对9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对8个贫困村建立“一证两册”等考核机制。
脱贫攻坚,整村推进
日前,山口中心村正在进行“水通、路通、电通、平场”三通一平基础工作。该中心村一期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居住150户600余人口,今年3月启动征地迁移,10月正式动工,预计明年8月份可入住。山口村22组村民吴为水,属于建档立卡兜底扶贫户,现住土坯危房,非常渴望移民搬迁,住上新房。山口村是该镇唯一合并的大村,全村有539户23个村民小组,2900余人,其中贫困户86户350人。18至22组居住于土龙山边远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农作物经常受野兽侵害。
山口中心村属于大桥镇规划的7个中心村之一,该镇把山口中心村的建设作为打赢精准扶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统规自建的模式,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整合各部门资金,解决贫困户建房困难。现有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搬迁手续。山口中心村地理位置佳,离大桥集镇一公里,毗邻高速公路,贫困户入住到中心村后,可极大的便利子女上学、就医,同时可到集镇企业就业,增加收入。
以发展促脱贫,在脱贫过程中谋发展
为更好的推进扶贫工作,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达到早日脱贫的效果,该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求全镇各村(居)制定规划,鼓励以“1+N”的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力求以产业促扶贫,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其中,沙湾村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业,吸纳3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劳务创收;通过种植茶叶帮助7户贫困户解决就业增收问题;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吸纳6户贫困户致富;通过合作社形式进行渔业养殖,带动9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大桥村开发葡萄和猕猴桃产业基地200余亩,解决了本村1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劳务输出。
该镇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金受益方式。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承租方继续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的补助政策。对流出土地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每亩50元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加强资源整合、强化责任
精准结对,实现帮扶全覆盖。该镇在县委、县政府对8个“十三五”贫困村安排结对帮扶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将镇属管辖的18个机关单位干部,下派到9个非贫困村,798户2846人进行结对帮扶,真正做到全镇1219户贫困户户户有结对帮扶人员,实现结对帮扶精准全覆盖。
精准精细,注重实际效益。该镇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证》、《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和《精准脱贫帮扶干部手册》一证两册,进一步将帮扶措施细化,对组织领导、贫困人口减贫脱贫、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行严厉问责。要求帮扶单位和帮扶人员做到上户次数到位、扶贫措施有效、脱贫达到标准、贫困户有信心和脱贫验收合格等五个保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