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黄溪村:三放喜炮迎支书

 

  5月5日,正值立夏。

  修水山区有着立夏吃粉蒸肉辟邪的习俗。

  记者与黄溪村党支部书记徐万年在风景如画、面貌一新的村落里走走,闻声的村民纷纷探出头来,热情地与老徐打着招呼,挽留一起吃粉蒸肉,有些性急的村民,竟拉着徐支书的手,直往家里拖。

  看得出,大家对徐支书的感情是真挚的。

  今年55岁的徐万年是本村人,18岁就入了党,随后又当了村支书,后因办事公道、能力出众被选拔为副乡长。上世纪90年代初,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徐万年下海办起了企业。由于经营得当,企业办得风生水起,至2008年,他已是3家大型养殖企业、总资产达千万元的集团公司董事长。

  徐万年是富了。

  可黄溪村仍穷得叮当响。

  黄溪村地处幕阜山腹地。这里不仅偏僻、贫穷,而且民风剽悍。仅有2700多人的村,10年来,就有67人因打架、斗殴、偷盗而被劳教与判刑。由于山高路远,加之没有好的领头人,村级企业为零。村民大都靠外出打工为生。2008年初,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联名向镇党委上书,要求动员徐万年回村担任党支书。镇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老徐。没想到得到的是一句干脆的回答:“我是一名党员,一切听从党的安排。”

  于是2008年初,徐万年放弃了自己办得正红火的3家企业,返回黄溪当村支书。他上任的那天,家家户户都燃放起欢迎的喜炮。老徐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声声喜炮是村民的期望,更是对一名村支书要担当责任的嘱咐。

  上任伊始,徐万年进组入户,了解村民的困苦,听取大家的意见,因地制宜地确定了黄溪村3年发展规划,在他主持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庄重地作出承诺:3年内要让黄溪村彻底改变面貌,实现水泥路入户,自来水进缸,高规格地建一个至少容纳100户的全新村庄,村级积累达10万元。

  3年过去了,徐万年的承诺兑现了。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昔日的乱坟岗上,已建起一个占地60亩的农民新村,规划整齐、漂亮时尚的栋栋新房中间,是一个颇具现代气息的文化休闲广场,村里办起了水电站、自来水厂、矿泉水公司、蔬菜基地等10个企业,安排了200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604户,其中563户已做了新屋,宽阔平展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

  可又有谁知,为了这个承诺,徐万年付出的有多少?他不仅放弃了年收入达百万元的3个企业,而且还垫资10余万元用于填补村里修水圳、水泥路的缺口。每天起早摸黑地为村里的发展操劳着。去年春天,积劳成疾的老徐病倒了,经检查发现脑子里长了肿瘤。妻子心痛得直抹泪,“你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这么舍命,图的是什么啊!”

  “图的是让身边的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老徐铿锵作答。

  徐支书的病,牵动着全村人的心。有些老人按当地习俗跑上几十公里去为他祈福。在上海治病的徐万年也念着村民,病情稍有好转,便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他还惦记着村里蚕桑产业“小蚕共育”的事呢!回村的那天,村民又燃放起喜炮,这是对他们敬重的好支书最好的祝福啊!

  得知记者采访的消息,村民们自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徐支书的好。这其中有被无偿提供种猪饲料扶植起来的特困户,有曾经沉湎于赌博后经过帮助成为致富能手的小青年,有受到过救助在村办企业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年过80的老党员方珊璜紧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选来了这样的好支书,徐万年当了3年村支书,没在村里领一分钱工资,没报销过一分钱差旅费,却尽职尽责地给村民办了这么多好事、实事,我们都不知该怎么报答呢!”

  其实村民们已报答了。不是用物,而是用心。去年秋天,徐万年当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喜讯传来,全村欢呼雀跃。第二天,一身风尘的徐支书尚未进村,欢庆的喜炮已在全村每个角落响起。

  这就是民心。

 

(作者:王晖 匡建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