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五中强化举措促进教育发展

    4月底的一天,记者一行来到县五中采访,汽车沿着辽南二级公路驶过白岭集镇后往右拐,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直通学校,新建大门上方“修水五中”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县五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刘忙华介绍说,一直以来,由于两边民房拥挤,只有4米左右宽的老大门及其出口显得十分窄小,每当放学之际,人来车往,拥堵不堪,常常引发安全事故。去年10月1日辽南二级公路通车之际,学校顺应师生和广大家长要求,投资240余万元,新建出校大门,打通与二级公路相连道路,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修通长300米、宽14米出校公路和宽30米、高10米大门,彻底消除师生们出行安全隐患。

    围绕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近年来,县五中坚持与时俱进,强化硬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不到两年时间,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进行教学大楼、教师周转房、校园环境等硬件建设,去年高考,全校90余名考生中,有29人考取了本科;中考120名学生中,整体成绩发挥正常,有6人分数超过600分,获得县教体局颁发的全县中考质量评估进步奖。今年全市高考一、二模考试中,有8名考生达到二本分数线以上。

    强化硬件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条件跟不上时代发展,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较差,许多教师想方设法调离学校,一些学生舍近求远到县内其他学校求学,一段时期,县五中的发展举步维艰。”刘忙华说,“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着眼长远,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去年,学校多方争取资金,新建一栋3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大楼集教学、实验、健身、音乐、美术、图书于一体,引进现代教学模式,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室内装修,今年秋季就开学就可投入使用。该校现有教师67名,由于没有教师住房,有近三分之一教师在校外租住,许多教师心生怨气。去年,学校新建一栋6层楼高、36套住房的周转房,今年下半年即可投入使用。90后教师匡喻、刘丹萍计划今年下半年喜结良缘,有了周转房,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房子结婚了。“学校解决了我们一件大难事,我们再也不因结婚用房东奔西走了,学校让我们有归属感。”匡喻说。新建学校大门出口后,许多师生家长赞誉声不断。白岭镇集镇居民胡水兵儿子在读高二,他说:“以前,每到放学,老校门口自行车、摩托车、小车、货车、学生、家长等等,拥挤在一条窄小的空间里,很不安全,现在好了,我们放心多了。”以前学校运动场地小、活动空间不大、学习生活环境差。去年,学校投资建成两个硅PU篮球场和能容纳1000余名师生的运动看台;与此同时,借助辽南二级公路修建契机,扩建校园,校园面积由原来的33.46亩扩大到49.7亩,并购买樟树、桂花树和樱花树等名贵树种,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一个崭新的新五中正呈现在师生面前。

    提升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成才。“去年中考,我考了647分的好成绩,县内几所高中以学费全免、每月发放生活补助等优惠条件邀请我就读。几经决策,最终我还是选择五中,这里是我的母校,近几年来,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教学质量,都在发生变化,我对母校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一年级学生冷初阳说。“光有好的教学条件,没有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就好比路修通了,没有车出行一样,同样是留不住教师和学生。”刘忙华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该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投资3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装配,购置理化生、音体美器材;投资30余万元,添置3万余册各类书籍。规范教学管理,每个星期一晚上召开教师例会,检查教师备课;每个星期二举行公开教学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和听课;每个月检查教师批改学生试卷、作业情况;每个学期组织两次到兄弟学校听课教研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教学,今年4月中旬,一名教师因为没有备足课时,存在简单、应付现象,在会上被当众批评,并在年终检查项目中扣除1分处理。与此同时,要求所有教师每天8小时在办公室坐班,做到四次签到,进行集中办公。建立激励机制,不定期组织与县一中、县琴海学校进行联合会考,将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公示。高三(3)班班主任樊政华说:“现在学校要求严,各班级竞争激烈,压力大,不敢有半点懈怠。”退休老教师曹少军说:“学校这几年变化很大,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近三年来,该校学生数每年递增,仅去年秋季高一招生,就达到300余人,实现历史性突破。
 

(作者:周健康 卫明劲松修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