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通过“推进三项机制,夯实三个到位,突显三个对接”,全力做好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范围,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用工监测,做好企业样本失业动态监测,开展大学生就业实名制统计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一网五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25888名农村劳动力纳入转移动态监测,40家规模企业纳入用工监测和失业动态监测,1200余名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监测,40家企业在全省就业信息网发布用工信息。
推进三项机制。建立高位推动机制。出台《关于鼓励农民进园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一网五点”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将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县人大、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各乡镇成立工作组,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召集县人保局、教体局、公安局、计生委、工信委、商务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一网五点”建设工作推进会。邀请国内资深管理专家到园区企业开展“企业人才战略管理”专题讲座,并组织园区企业负责人赴外地参观学习。县教体局还专门召开各中、小学校校长会,部署做好留守学生父母基本信息的建档工作。县计生委充分利用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为农村劳动力调查提供信息基础。落实考评激励机制。将“一网五点”建设列入全县经济目标考评,把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重大项目推进的重要依据、作为村支部书记转事业编的加分项目、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重用的依据。县人保局加强对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的考评,把“一网五点”建设工作与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挂钩、与村级协管员工资挂钩、与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评先评优挂钩。
夯实三个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全县建立38个社会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3至5名工作人员,共落实事业编制110个。同时,为每个所落实专项经费,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加大对县、乡(镇)、村三级人员的培训力度,先后组织7次业务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台账管理到位。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园区企业就业人员、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技术工人、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7个信息库,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建立园区企业用工备案制度,企业按月向劳动保障所报送用工情况和缺工需求预测。信息网络到位。建立覆盖全县的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数据集中、职能下延、全县联网和信息共享”。40个企业用工监测点,及时报送用工监测信息。在《修水报》、修水广播电视台开辟“就业之窗”专栏,通过手机平台发布“劳动就业信息”,在镇、村两级设立就业信息宣传栏,多渠道发布园区企业用工信息。
突显“三个对接”。“园区建设”用工对接。安排企业到乡镇直接招工,组织有进城就业意向的人员到园区企业察看、试工,今年已实现转移就业5200余人。举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新中英陶瓷、康顺陶瓷、中煲陶瓷等重点企业培训炉工、成型工500余人。实行校企对接,在县职业中专开设服装鞋帽、机械电子班,为中山雪人产业园、万顺联电子等企业定向培训300余人。“返乡创业”引领对接。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建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义乌返乡创业园和8个乡镇创业小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800万元。今年以来,新增返乡创业人员2100余人,带动就业近万人。“重点人群”帮扶对接。全面掌握“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需求,在政策扶持、岗位开发、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展帮扶,并进行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帮助安排“零就业家庭”20人,安置率达100%,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2人,推荐大学生就业316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