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书记,你来了,快进来恰碗茶!”“游书记,外面晒不过,歇下脚哦。”……8月30日,征村村第一书记游小林给四组孤寡老人莫加风送糖尿病药丸时,遇到的乡亲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游书记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了解,有几口人,小孩在哪儿读书,种养了些什么.....没有他不知道的。”说起第一书记游小林,该村村主任莫小燕竖起了大拇指。

上户走访调查,了解农户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游小林被县总工会委派到征村乡征村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坐机关到“走田头”,游小林只有一个想法,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游小林说:“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很熟悉,对农民有感情。”
然而理想与现实还是有距离,刚到岗的游小林就遭遇了老百姓“不配合”。征村老街排水不畅,每逢大雨,路面积水严重,住户意见很大。游小林了解情况后,将其列入新农村建设点,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阻力。挖沟、改厕,老百姓有的不让挖门前的水泥坪,有的说年年洪水淹不让改,造成施工进度慢。那段时间,游小林与村干部和理事会同志一户户上门做工作,隔三差五开一次户主会,最后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到贫困户家中聊家常干家务
脱贫工作怎么抓,怎么帮贫困户?游小林一直在思考。每当工作遇到难题,他就会习惯性翻阅扶贫政策和领导讲话,从中找答案。去年4月,他鼓励贫困户开发一个葡萄基地。本来今年6月可挂果就有收益,不曾想由于地势较低,经受两次洪水侵袭后,农户一年的辛苦化为泡影。游小林心里很难过,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反思,是在精准上出了问题。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游小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精准是扶贫工作的核心,而做到精准就要到群众中去。”精准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游小林在这上面“吃过亏”,刚开始收集贫困户信息,为了省事有时凭村干部印象,没有核对身份证、户口本,导致信息不准;贫困户致贫原因不上户核查,出现很多差错,做了许多重复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游小林给自己制订“两个一”的要求,全村贫困户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结对帮扶贫困户每周至少走访一次,贫困户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和对村两委意见建议等都详细记录。游小林说:“掌握了一手资料,就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才知道怎么帮。”

每月至少对全村贫困户上户走访一次
在今年的脱贫攻坚整改工作中,游小林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按照七步工作法,清退贫困户7户37人,新纳入7户30人。其中有一户被清退对象意见很大,到乡政府“告状”,游小林帮他一笔笔算,最后心服口服。今年新纳入的7户是游小林多次走访核实,老百姓公认的。当时有人劝他: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游小林说:“如果还有一户贫困户没有识别进来,我良心过不去。这样虽然辛苦点,但心里更踏实。”

走进游小林的扶贫办公室,只见柜子里的资料整齐划一、分门别类,已脱贫、预脱贫、村民基本信息等一目了然。由于征村村脱贫工作扎实,贫困资料档案准确规范,被列为今年8月2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参观点,会后有近30个乡镇前来学习取经。
为了帮扶措施精准,游小林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咨询县内其他产业大户的意见,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征村村赖正根家庭农场中养了300多箱蜜蜂,利润还不错时,游小林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刘素娟。“到目前为止,有10多个贫困户在农场帮工,还有五六户把自家的几桶蜂箱放在我这里养殖和销售。”

游小林有两本日志,一本记工作,一本记学习。他在日记中写道:要做到精准,不仅情况要清,而且政策也要熟,每一项政策都关系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刚开始对易地搬迁和同步搬迁不理解,大病报销的基本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及二次补偿的比例搞不清,通过多次反复学习才搞明白。
近两天,游小林一直在忙着为23名残疾人落实政策。游小林说:“虽然补助不多,但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却非常重要。”
8月26日,贫困户张并亮提前住进了在祝家湾安置点的新房,新房窗明几净,置办了冰箱、席梦思床、衣柜等,让人倍感温馨舒适。张并亮是村里的五保户,今年70岁,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以前和张并亮一起住在祠堂里。“做梦也没想到,我们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有了党的好政策和游书记这样的好干部!”

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住的问题解决了,游小林又盘算着怎样才能让贫困户有收入,在这里真正安下家来。“以前这是一个闲置的蚕茧站,打算把这儿盘活,发展成村里的扶贫车间和农村e邮电商网店,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祝家湾安置点,游小林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房子对记者说,征村东浒寨景区在修建二级公路,以后蜂蜜产业发展起来了,可以借助景区优势,把原生态的蜂蜜卖到全国各地去,增加贫困户收入。至于扶贫车间,目前正有几家企业在对接入驻,争取在11月底,10户贫困户都住进来后, 投入使用。

一张简易床、一张扶贫路线图、一本帮扶日志开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模式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游小林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村上,无暇顾及家庭。“这两年,最亏欠的就是妻子。”说起妻子和女儿,游小林眼眶红红的。妻子在城南一小当老师,女儿读高三。两年来,妻子忙完学校的事,下班后又要照顾女儿。然而,妻子从不埋怨。“前段时间,妻子患病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一周,我回到家看到一箱箱方便面和大包小包面包时,才知实情。当我责怪她不告诉我时,她却安慰我,说自己能应付。”妻子的全力支持、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让游小林既心疼又暖心。

在农村长大的游小林,对生活的艰辛感同身受,更能体会其中的不易。征村村四组孤寡老人莫家风,今年85岁,几次走访后,给游小林的最大感受是——“老人害怕孤独!”。此后,游小林便常常抽空到老人家中,陪她聊天。几天前,游小林像往常一样来看望老人时,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他赶紧把老人送到卫生院,经过检查,诊断老人患了糖尿病,需要好好休养。两天后,游小林便帮老人办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手册,开了两盒治糖尿病的药丸,给老人送了过来,“有了这个手册,以后拿药就不要钱了,药要记得按时吃,一天一粒,我会来检查的,吃完了我再帮你去拿!”游小林附在老人的耳边一一叮嘱。老人腿脚不便,了解到老人平时做饭要下两个台阶,又没有扶手,游小林又请人来砌扶手。“老了我还有这个福气,游书记就像儿子一样亲哩!”莫家风感激地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