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溪村:生态富民路更宽

马坳镇黄溪村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全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一日游绿色村庄。

本报记者  朱修林

隆冬时节,马坳镇黄溪村一派盎然景象:公园式景观蔬菜地里,青菜翠绿;200亩花卉苗木基地整齐划一;桑树地里,桑农正进行桑园冬管,为来年开春每一片绿色的嫩芽准备营养……

近年来,该村围绕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五化”奋斗目标,遵循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四有”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项目,加大环境保护,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生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居村庄”“江西省3A级旅游村”“九江市文明村镇”“九江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修水美村”等殊荣。

立足实际,发展绿色产业

近年来,该村培植800亩高产优质桑园,新建4000余平方米小蚕工厂,1万余平方米养蚕大棚,采取小蚕“工厂化”、大蚕“省力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降低养蚕风险,减轻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丝茧由原来张种60—70斤提至110—120斤,亩桑由原来的2000元—3000元提至8000元—1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同时,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建立蚕桑、蔬菜、茶叶、花卉苗木、有机葡萄、菊花6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按“基地+股份+农户+公司”制经营分红。目前800亩高产桑园、1500亩生态茶园、200亩无公害蔬菜、200亩花卉苗木、200亩菊花、60亩有机葡萄经济效益可观,有效解决村民就业和增收门路,成为村级经济的主要支撑。绿色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大大推进了新农村建设速度。短短几年间,村民生活富裕,楼房漂亮,环境整洁。村党总支书徐万年说:“发展生态、高效、有机、生态农业,是我村目前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奋斗目标,同时为我村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练好‘内功’。”

立足生态,发展乡村旅游

黄溪村是一个宜种、宜养、宜居、宜游的秀美村庄,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环村南、西、北缓缓流过,河水冬暖夏凉,沿河绿树成阴。东靠四季常青的高山,山间崇山峻岭,怪石磷峋,云雾缭绕,清清的溪流时而形成瀑布,从山崖飞流直下,是人们探险、踏青的天然圣地。

近年来,该村着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去年又着手在沿河岸打开一条沿河外通道,进一步开发河外山地资源,沿河与高速路一带几百亩山地全部栽花种树,逐步把全村居住分散的自然村落向中心村易地搬迁,中心村周围变为成片的绿色产业基地,届时呈现在人们眼帘的是茶山、桑海、蔬菜、葡萄、花卉苗木,村庄、道路、河岸、山头到处都将成为绿色的海洋、花的世界,让人赏心悦目。黄溪村文化底蕴深厚,有500年古樟、百年银杏、方氏古祠堂、燕窝龙洞、关门洞灯等,其中关门洞的三关山势陡峭,森林遮天蔽日,是户外旅游的探险宝地。广场健身舞、龙灯、狮灯为村民丰富了业余生活、增添节日气氛。

立足规划,加大环境保护

自2009年来,该村规划建设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的中心村。统规自建,房屋新户型;楼栋之间有三米宽的过道,房前有8米宽的硬化路面,房后有5米宽的绿化带,每户建有沼气池。组建中心村社区,村内建有休闲广场、篮球场、公租房、图书阅览室、合作医疗室,设有警务室、法律调解室、老年活动室,统一实施道路硬化、地下排污管网、绿化、亮化等配套建设。该村还先后投资30万元建立修水县第一个村级公墓区;投资90万元新建全县唯一村级垃圾焚烧厂。近年来,绿化山地造林500亩,种植油茶400亩,栽景观花木100亩。

现在的黄溪中心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修水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