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风采】核酸报告背后的故事

对于群众来说,核酸检测看似只有两步:登记采样,等待结果。事实上,在这看似轻松的两步背后,还凝聚了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大量工作。一份核酸报告的诞生要经历采样、标本转运、标本签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核酸扩增、结果审核……

3月23日


我县开展全县常规性全员核酸检测,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科主任冷文学、副主任熊玲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制定了详细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方案,科室核酸检测人员24小时连轴转,全力助跑全民核酸检测。作为第一组组长的张天斌暗自决定,他必须全力冲在核酸检测最前面,带领科室其他同事一起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比想象的还要艰巨,每天进入PCR实验室就要穿防护服,24小时三班倒,每班工作八个小时,早上8点进入PCR实验室要到下午4点才能出来,而下午4点进入PCR实验室的,则要工作到凌晨。由于检测任务的突然加大,也为了节约防护服、N95口罩等防护用品,所有检测人员每次进实验室之前,都不敢多喝一口水,不敢多浪费一分钟,因为他们知道,核酸检测就像在与病毒赛跑,而早一刻检测好样本,就能让修水人民多一份“安心”!

PCR实验室第一组组长张天斌,完成一轮班,脸部浮肿,满脸压痕

在负压环境下工作时间长了,人就会喘不上气,在我县全员核酸检测这些天,县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小组每日核酸检测量达十几万人次!

等待接班的同事累的在走廊睡着了

虽然天气寒冷,但PCR实验室的“战士们”每天汗水都会湿透衣衫、模糊护目镜,因大量的标本任务量,及不分白天黑夜的倒班,每个核酸检测员都全身浮肿,满脸压痕,但他们并不畏惧,他们始终在以坚强的信念继续坚持着... 这个信念就是:为了抗疫的胜利!

张天斌说:作为一名医学检验工作者,面对疫情防控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纵然有万般辛苦,但能为修水人民的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科普来源:上海发布

供稿:县第一人民医院  江露

编辑:郭诚芝

初审:金三红

终审:徐  可

发布平台:修水县融媒体中心《爱上修水》客户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