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根据《关于开展“修水好人”评选活动的方案》,让“好人有好报”引领向上向善新风尚,为“争当三省九县发展龙头赢得江西地域大县应有地位”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中共修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发布2024年7月“修水好人”,同时在《九江修水发布》、《修水宣传》、《爱上修水》客户端同步发布。
以忠诚与奉献书写为民情怀
谢小华,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口镇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他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该同志工作在基层一线岗位,以担当赴使命,以责任书大义,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他始终用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忠诚的真谛。
扎根基层 一心一意为群众
谢小华自2005年开始在山口镇集镇居委会工作,曾担任过山口镇的防火队长,应急管理员等职位。他认为居委会的工作重点就是听民声、解民意,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谢小华经常接到群众的电话,只要群众有需求,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谢小华都会及时上户了解情况并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白+黑”“5+2”是他的工作常态。邻居间因房屋土地界定问题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谢小华曾经上户做了近十次工作,最终让两个扬言不再来往的人重归于好,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正是他的甘于奉献,一心一意地为群众服务,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身边的各种问题,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赖。
冲锋在前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本色
“乡亲们,要落大雨了,快转移哦!” 谢小华套上雨衣、手持锣鼓,带领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分成两组进入该镇山口老街,一边敲锣警示一边安排党员干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大家扶的扶、背的背,分工合作、各尽其职,终于在凌晨3点,将49户176名老街住户顺利转移到安全区域。
2024年6月底,因遭连日来持续性暴雨,加之位于铜鼓县大塅水库下游,山口集镇老街地势低洼,是防汛减灾救灾重点防范区。老街始建于明清,街道狭窄,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建筑,车辆无法通行其中,且居住的住户70%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了加快转移进度,他们只好采取“敲锣警示法”和“肩挑背扛法”。
为防止人员回流,谢小华防汛期间每晚带领居委会干部和网格员在老街巡查,在一次巡查中发现老街四甲里徐金明家还亮着灯,原来70多岁的老两夫妻果然回到了家中,妻子陈绍华视力不好,行动不便,转移到安全区域后又觉得生活不习惯,便偷偷回到了家里。了解情况后,谢小华马上组织转移劝导,并将行动不便的陈绍华背到车上,考虑到他们生活不习惯不方便,便将其安顿到集镇的宾馆内。徐金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拉着谢小华的手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小华书记和其他干部们,没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两个老人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之前有一年汛期涨水特别严重,老街多处被淹,最深的地方有两米多,淹至房屋二楼。谢小华发现有个老人被困在家中二楼出不来,他和同事抱着一根杉树树枝游到这个老人家中二楼,用绳子把自己和这位老人绑在一起,再抱着杉树将老人带到对面安全地带,保障了其生命安全。
面对的严峻形势,谢小华将自己“钉”在抢险第一线、救灾最前沿。在防汛期间,谢小华每天几乎都只睡两三个小时,双眼布满了血丝,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讲到喉咙沙哑、忙得脚不沾地,常常是随身携带在身上的早饭,直到中午都还没来得及吃。年逾50的他日夜奋战,竭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党支部书记,保护群众安全是我的职责,面对险情肯定要走在前、干在先。”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山口镇地处山区,每到防火期间,谢小华每天都紧绷着神经,一旦有火情发生,他都是第一批加入,最后一批下山。有一年山上发生火情,谢小华背着灭火器几乎一整天,直到火被扑灭。他筋疲力尽,与同行的同事互相搀扶着下山,半个月才恢复。
“先想一点、勤问一些、多动一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时时刻刻砥砺自己,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黄土地上的红色守望者
江波,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九江石化驻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第一书记。他曾获2023年度江西省省派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等荣誉。他紧扣“为民办实事解民忧”这条主线,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因地制宜,制定出针对性的举措,解决群众困难和诉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承诺。
倾心关怀,点亮回坑村困境儿童希望之光
2023年盛夏八月,江波书记深入回坑村实地调研,敏锐地识别出一群被贫困与残疾双重阴影笼罩的特殊儿童——困境儿童。这些本该沐浴在阳光下的花朵,因家庭条件的拮据与自身的身体局限,面临着生活、医疗、教育及社会融入的多重挑战。
在地方民政部门的精准核查下,回坑村共有3名困境儿童,面对这一现状,江波书记迅速行动,逐一走访这些家庭,以温暖的话语和真挚的情感,与困境儿童及其家人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他耐心倾听,细致了解每位儿童的身体状况、生活保障难题,用鼓励的话语为他们注入希望,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为有效解决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难题,江波书记积极调动资源,发挥九江石化及其下属支部的力量,发起了一场“一对一”精准帮扶行动。通过精心策划,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包括书桌、椅子、书包、衣物在内的价值20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更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与持续的亲情陪伴,让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逐步满足他们内心的小小愿望。
时间流转至2024年春节前夕,江波书记再次将关爱送达。他不仅为困境儿童准备了过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还特意挑选了新衣新鞋,亲手送到孩子们手中,并送上满载深情的新年祝福。
江波勇潜深水,五阀齐开保平安
“我在鄱阳湖边长大,水性好,我去开阀……”。
2024年6月29日,受持续强降水的影响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大窝里山塘水位迅速上升,超过汛限水位。山塘蓄水量迅速达到饱和,长时间的高水位不仅威胁着坝体的安全,更因其比回坑村高出近8米的地理位置,对村民及下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隐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阴霾,大窝里山塘的巡查人员便发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山塘出现了漏水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修水县气象局传来消息,未来几天内该县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强降水,这无疑给本已不堪重负的山塘雪上加霜。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新湾乡政府和村“两委”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轻山塘的蓄水压力。然而,要在水下打开排水阀,绝非易事,需要有人潜入冰冷且危险的水中操作。
“我在鄱阳湖边长大,水性好,我去开阀。”关键时刻,53岁的江波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承担这一艰巨任务。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责任的勇敢担当。经过一番努力,江波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将五个排水阀全部打开。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响起,大窝里山塘的蓄水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坝体和下游地区的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生死时速,紧急救援心梗老人
2024年7月3日,回坑村5组突发紧急情况,70岁的老陈(化名)突感胸痛剧烈,疑似心梗发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村委委员车学明迅速响应,紧急联系九江石化驻村第一书记江波,启动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行动。
江波闻讯后,即刻赶赴新湾乡卫生院,与院方医生紧密合作,细致了解老人病情。面对紧急状况,他临危不乱,迅速与老人家属沟通并制定救援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江波亲自将老人护送至自己车内,同时紧急呼叫120急救中心,请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前来支援。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江波时刻关注老人身体状况,与救护车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双方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交接。经过二十分钟的疾驰,老人在上杭乡顺利转乘救护车,继续向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进发。
抵达医院后,经过急诊室医生的快速诊断,老人确诊为心梗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人成功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三枚支架的植入有效缓解了病情,使他转危为安。
“时间就是生命”,救治医生强调,正是得益于这场及时而有效的救援行动,老人才能够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避免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今,老陈已康复出院,面色红润,精神焕发。他紧紧握住江波书记的手,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及时救援,我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援行动,不仅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更彰显了江波及所有参与救援人员的担当与奉献。
来源:修水县文明办
责编:周 保
审核: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