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锋】余小平:自力自强 养殖致富

四都镇大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小平,借力扶贫政策,勤劳踏实,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在四都镇大坪村,说起贫困户余小平,村民都会对他坚强面对困难、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点赞。尽管身体残疾,但他并没有因各方暖心帮扶产生“等靠要”思想,而是靠勤劳的双手,发展养殖,撑起家庭的希望。

今年46岁余小平,天生右手肢体残疾。家境的贫寒加上身体缺陷,好不容易30岁结婚生子,却一家三口都是残疾,在没有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之前,余小平没有自己的住房,一家人居住在同村人废弃的破旧土坯房中,生活过得十分艰辛。

生活给了余小平诸多磨难,但他对生活从不言弃。因为身体原因,余小平无法负重,只能干些轻松活。不甘贫穷的他,尝试蛋鸭养殖,卖鸭蛋和鸭子挣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农村,养鸭被认为是懒汉才干的活,但在余小平看来,要养好鸭子也是一门技术活,光勤快还是不够的。在评为建档立卡对象之前,余小平已养鸭几年,均因养殖数量少规模小、技术不足,仅仅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被列为建档立卡对象后,同时也列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帮扶干部耐心跟他讲扶贫政策,帮助解决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余小平在养鸭的路上越走越自信。

2016年,余小平一家搬入新家,40多年来才有属于自己天地的他,在政策补助下,借了些债务装修,添置家具家电等。“有了房子、有了新家,生活才会更有动力。”余小平说。

鸭蛋畅销,不用挑到外地,一天几百个鸭蛋在集镇很快卖完。在新家附近一块废弃的水田,余小平扩大养殖规模,养鸭近千只。余小平精心饲养鸭子,每天清晨将鸭子赶到水田,一天喂食三次,傍晚将鸭子赶回鸭棚。看到水田里肥美的鸭子悠闲嬉戏,余小平心里乐呵呵的。由于自身疾病,妻子女儿不能帮忙,养鸭全靠余小平一人照料。“这些鸭子是我家全部的生活来源,不能有什么闪失。”余小平说。晴天,他赶鸭子晒太阳;天黑,他一个人往棚里赶,没回棚的,他打着手电筒一只只捉回。养鸭的过程是曲折的,鸭子幼苗期互相踩踏会造成较重的死伤;雨雪天气,要预防鸭子生病和保暖。好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技术学习,积累了一定经验,一般的养鸭风险,余小平都能化解。对于余小平来说,养鸭最大的风险来自村里野狗的疯狂追赶咬死。今年上半年,村里一条野狗咬死20多只已经开始下蛋的鸭子,让余小平伤心了好久。“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野狗,找不到人赔偿,只能自己承担,多加看护鸭子。”余小平有些无奈,20只鸭的损失近2000元,对于刚脱贫的他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好在今年鸭蛋价格不错,让他重新树立信心养好鸭子。看到余小平养鸭挣钱,村里人也学他养鸭,热心肠的他会毫无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别人,村民养殖方面有问题,他都热心为村民排忧解难,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在余小平的新家,门口堆积着不少水泥、砂石、砖块等。余小平说,这几年装修的债务都已还请,现在准备加楼层,增加住房面积。“我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一步步好转,以后会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余小平笑着说,现在要趁着自己的身子硬朗,养好鸭子,多挣些钱,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编辑 傅江)

(作者:胡梦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