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国大地上长长的行走之书。它深映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以独特的脾性气质烙刻于世人心中。
——笔者记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长江、黄河,一南一北,盘桓在中国广袤的疆土上。
我们一眼便能辨识长江,远古生活在长江岸边的先民是这样,今天的人们依然是这样。这不是我们目光锐利的缘故,而是长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面庞。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
辽阔的长江流域有我国最丰富的资源、最富饶的沃土,几亿人口在她的怀抱里生息成长。
致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
《长江源》(九)
据《山海经》记载,在昆仑山上,开明神兽的北面生长着文玉树,它是神话中的仙树,树上生长着五彩美玉。郭璞注曰:“五彩玉树。” 正值高原上难得的温暖季节,草地碧绿,百花盛开。
中午实在累了,就在草地上搭起帐篷,外出野餐。
肚子饿得作响,大伙忙着吃饭的时候,有歌声从低处响起,好像是从有水声的地方传来的。声音越来越高,一直朝着高处上升,慢慢地升到了石峰的顶上。
吃完饭,向导带着我们去看一处摩崖石刻。在一处向河的石壁上,浅浅的线条勾勒出一尊说法的佛。佛头上有一轮月晕般的浑圆光圈。佛像的风格与镌刻方式透露出久远年代的气息。更加显出年代特征的是,说法佛侧下方有位戴着吐蕃时代高筒帽的男子,以及一位留着与阎立本画中女子一样发髻的面孔浑如满月的女子,她的手中还持着一枝开放的莲花。
史志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
据说,文成公主从唐蕃古道入藏时,曾在玉树的结古镇一带作较长的休整。传说这壁说法图就是她留下的。那么,那个顶着唐式发髻者,是她为自己所做的造像吗?
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很详细。我们一边听向导说着,一边溯汇入通天河的飞珠溅玉的勒巴沟溪流而上。沿途,满溢着碧绿草木的馨香。1000 多年前,文成公主也是走在这条路上。而这条路的历史显然比 1000 多年更古老了。前些天的雨水在泥路上留下清晰的冲刷的痕迹,裸露的石头干干净净。路边开满了野花:鲜卑花、唐松草、锡金报春。
我们朝前走,地势渐渐升高,溪谷也越来越开阔。随着海拔升高,植被也迅速变化。一丛丛的硬枝灌木出现在高山草甸上:开粉色花的高山小叶杜鹃,开黄色花的金露梅。这些开花的灌丛,从眼前一直铺展到天际线上。
更宽广的草甸上,是紫色紫菀和白色圆穗蓼的天下。
在玉树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去一个叫杂多县的地方。这里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中国冬虫夏草之乡、中国雪豹之乡”等美誉。
进入杂多县境内,到处是三五成群觅食的黄羊,欢快奔跑的藏野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格外夺目。
近年来,一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雪山之王”美誉的雪豹在杂多县被红外监测设备拍摄到。雪豹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是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全世界有 4000 ~ 7000 只,它的发现证明这里的生态健康、物种丰富、食物链非常完整。
资料显示,澜沧江源园区有野生脊椎动物 78 种,其中鸟类 22 种,兽类 40 种,鱼类 10 种,两栖爬行类 6 种,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盘羊、岩羊、白唇鹿、马鹿、麝、棕熊、狼、雕、藏马鸡等珍稀保护野生动物的家园。
东南亚第一巨川,亚洲第六大河,奔流向前的澜沧江源头在山脉阴坡处高低起伏着。
第三次到高原时,已经是深秋。头一场霜已敷白了世界。山脚的溪河边,好看的臭菊花凋零萎伏,尽成枯草败絮,任由白霜潦草掩埋。山寒水瘦,溪河眨眼浅了一大截,嗓门却大了起来,如千军万马,目的不明地啸叫而行。
责编:周 保
审核:金三红
监制:罗正兵
请输入验证码